姚金刚:福格行为模型

我们都知道习惯对我们的重要意义,但我们又常常被所谓的习惯培养折磨得要死,最终还是没练就想要的习惯,甚至因此自我怀疑。

比如,终于下定决心想要戒烟,坚持没几天,就因为各种愿意还是选择了放弃;

比如,想要减肥,还买了大量装备,但过了一天,买的装备就被丢在了衣柜的角落;

比如,我们想坚持写作,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,但总会因为各种原因,没坚持下来

……我们看,习惯是如何产生的?基本上,我们多次重复发生某种行为,慢慢就可以养成习惯。这个原理是不是很简单,但难就难在多次重复发生,这个才是最大的阻碍。
有一个非常强悍的模型,

福格行为模型:B=MAP,意思是行为=动机*能力*提示,三个要素组合在一起,行为才能被重复发生,行为才有可能变成习惯。

这个模型,对我帮助很大,和简单的打鸡血不同,这个模型非常的务实,告诉了我们一个切实可行的养成好习惯的方法论。

想起一个问题:为什么很多人,明白了很多道理,依然过不好这一生。这个模型把答案告诉了我们,原因就在于,光有动机是远远不够的。

我们不行动,原因要么没动机,要么是能力不足,要么就是忘记了。我们能意识到某个习惯的重要性,那么其实是不缺动机的,大部分人在动机这个要素上,其实都是不太缺的,缺的是合理的能力评估和提示机制。

比如,我们想要赚钱,结果非要学王健林去定个一个亿的小目标,那就明显是自我能力评估明显不足;

或者,我们想要养成锻炼的习惯,一上来就学专业级选手,每天十公里,也是能力评估不足。

我们其实会经常高估自己,制定的计划往往在自己的实际能力之上,

这段时间,我开始健身,通过一些食物控制,大概一个月瘦了15斤,第一天结束后,我给私教说,第二次的运动量降一半,然后持续一个月,你的主要任务是固定时间提醒我该来健身了,我的主要任务是先养成习惯。

所以,其实私教最大的价值,是提示,是督促学员保持训练的节奏。

除了能力评估会严重偏差外,我们的提示机制也容易被忽略。

为什么习惯要用培养来形容?就是因为习惯本身不符合我们原来的行为模式,要改变原来的行为模式,就需要打败原来的行为模式,是要与之前的你做抗争。

人是一个情绪动物,是容易被暗示的动物,习惯的养成有赖于我们的情绪反馈,提示就是一种正向的情绪反馈,它告诉你,你该去行动了。

比如,向阳每天在群里发一遍写作计划的链接,本质上也是一种提示,有助于大家记得写作这个事,向阳的这个简单的行为,对我们习惯培养的意义非常重大。

从行为习惯培养本身,重点要思考的,应该优先能力,其次是提示,最后才是动机。

简单的事情,往往不简单,但明白了不简单背后的逻辑和方法,改变也不是那么不简单了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姚金刚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aoyao.cn/p/9

(43)
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评论列表(3条)

  • 阿奇
    阿奇 2022-10-16

    这个模型确实很有用

  • lin
    lin 2023-05-11

    无意中发现这个网站,很开心。因为作者的文章让我有了新启迪赞赞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