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现在是一个公司的CEO,要推动提升团队组织的AI能力,以提升公司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,你会怎么做?
也许你会先给大家报一通课程,结果发现并没有什么用
也许你会强制进行推动,甚至在群里制造焦虑,结果发现这种方式,可能会引起大家的极度不适与排斥
也许更多的时候,你会不知所措,虽然知道AI很厉害,但不知从何落地,如何推动
这两年和各种创始人交流AI,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,大家一致认为,AI对于团队整体的产值提升效应一定会很明显
但在实际推动团队AI化的过程中,总是困难重重
比如,找不到切入点、没有人才、引发团队排斥、甚至引起焦虑等等,团队氛围和凝聚力反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
所以,今天这篇文章分享,将会结合自己对AI的理解,以一个创业六年的创业者视角和实践,以及结合对身边传统公司的实践情况,来聊聊CEO推动AI落地的底层逻辑与方法。
现在,假设你就是一名公司互联网的CEO,公司500人,大部分人虽然知道AI的厉害,但你知道,他们显然还没有把AI变成真正的生产力,虽然你也总是强调,但从组织AI效率改进上,目前还是收效甚微。
于是,你打算按照新的底层逻辑和方法,进行系统性的组织AI落地方案设计。
1. 意愿与意识
也许你会一上来就搞一个全员宣贯,甚至发一个全员动员信
然后就结束了
但几天后,你就会发现,这远远不够
无论你多么激昂地演讲,或把动员信写得多么热血,这股热情往往在现实中很快被三座“隐形高墙”挡住:
- 路径依赖
AI需要的是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技能组合,但绝大多数人早已沉淀出惯性流程,激情散场的第二天,他们仍会本能地沿用旧方法 - 能力缺口
短暂的兴奋不足以转化为成果,要把想法落地,还得补齐团队能力、工具使用、流程重塑、机制建立等多条能力链 - 遗忘曲线
人类记忆衰减极快,如果没有持续刺激与实践场景,再震撼的理念也会像烟火一样,转瞬即逝
只有先正视这三点,再设计相应的机制,才能让AI真正扎根于组织日常
应该怎么破局?
最佳策略,先打造一个超级案例。
可以组织一个AI特种兵小组,人不用多,两三个人足以,当然,这个小组必须你亲自带
让他们做一个足以颠覆内部所有人的AI项目,比如AI产品、或者用AI改造了某一个小环节,并且拿到了足以说服说有人的数据结果
一个公司,找到那么一两个人来集中精力做,只要时间、资源、及支持给够,总会做出来一个超级案例出来
比如,我在前年对公司的产品进行AI化改造,次年广告收入同比提升了3倍,这就是一个超级案例。对我和团队来说,就足以证明AI的潜力
再比如,在听快刀青衣分享Get笔记产品的团队时,在早期也是一个只有两三人的团队,直到现在,也是一个小团队编制在运行,这对得到这家公司来说,就是一个超级案例
有了这个超级案例,大家的动力,就很容易被激发,这种超级案例,一旦内部跑通,大概率会被每个人当成标杆,有了参考,势能也就有了
2. 认知与能力
超级案例解决了意愿度问题,但团队在执行和落地的时候,仍然会不知所措
比如不知道用什么AI工具,不知道这些AI工具的能力边界,没有很好的AI方法论来帮助他们构建AI应用的能力
这就是认知与能力的问题
你要如何做?
接下来,就是帮助团队进行认知的建设,和能力的提升,要系统化,也要分层做
先打通“AI是什么”的基础认知
你不能指望一个运营、一个客服、一个内容编辑,自学prompt、API接入、Agent框架,然后创造出一个AI生产力奇迹
这确实不太现实
所以,他们首先得“知道有哪些事AI能做”,然后才是“知道怎么做”,最后才是“做得更好”
这就是建立能力认知
你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构建团队的认知能力体系:
- 全员普及层:让所有人知道AI能做什么,做过什么,有什么样的行业案例。通过内部讲座、AI分享周、外部嘉宾引入,先把“眼界”打开
- 核心骨干层:针对部门负责人、产品经理、技术骨干,组织深度培训,让他们真正理解AI工具链、AI产品设计、AI协同方法论
- 实战能力层:设置“AI挑战营”,带着团队真做项目,在实战中学习。比如:如何用AI优化内容生成、用AI做数据分析、用AI构建客户服务bot等
构建内部的AI知识库与成长路径
很多时候不是没有学习资源,而是资源太散,没有路径感
你可以建设安排1-2个人,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,运营一个AI内部知识库,进行内部资源共享:
工具分类推荐、Prompt工程技巧与各种模板、内部使用场景案例、API接入教程、应用模板包……
组织内部AI实践赛
对AI的实践,我和向阳一直提倡“干中学”的理念,对团队也是如此
可以鼓励大家用AI解决真实的工作问题
比如内容部门可以做“AI高效写稿挑战”、产品部门做“AI用户分析建模赛”,营销部门做“AI投放文案效率对比赛”
具体也可以参考,我最近的实践主题:“用AI解决100个问题”
飞书提示词文档:<font color="#d83931">XXX</font>
这些项目赛制不在于卷,而是通过实战落地,让学习AI这件事变得具体、有成果、有分享。
3. 触发与环境
哪怕有了意愿,也有了能力,如果没有机制触发与文化环境,这些行动,依旧难以持续。
福格行为模型的第三要素:Trigger(触发),非常关键。
你需要不断给出“行为提示”,并构建“环境氛围”,让大家持续保持AI行为发生。
可以从下面这些方面入手:
设定“AI使用”的制度化机制
比如,把“是否具备AI使用能力”“是否在团队中实践AI”作为绩效考核中的加分项。
再比如,设计“AI驱动创新奖”,每季度评选一次,鼓励在本职工作中,利用AI带来提效或创新成果的人。
甚至可以设立“AI晋升机制”,未来晋升需要具备一定AI能力作为基础要求,这种激励效应会很明显
打造“AI周报”文化
每周由不同部门分享一个“AI使用案例”:哪怕只是很小的应用,也值得分享
比如:
- 市场部:“我们用AI生成了10套着陆页,快速进行流量A/B测试,一周时间就完成了50组转化实验,效率提升了10倍”
- 产品部:“我们用AI自动提取用户反馈,节省了50%的人工分析时间”
- 客服组:“我们试验了AI客服,并进行了A/B测试,发现目前AI客服的表现已经可以和真人客服一样了”
这些小成果,一旦持续流动,团队对AI的关注度、信心、参与感就会不断提升,氛围感就有了
建立“AI开放日”
周期性组织“内部AI工作坊”,让技术团队、业务部门、外部专家共同参与,交流彼此在AI上的尝试和探索
形成“开放实验”的文化氛围,让团队知道——“这里可以试错、可以探索、可以交流”,这比单一推行标准更有效。
跨部门的AI共创项目
真正有产出的AI项目往往不是靠单部门完成的
可以推动“跨部门共建”,比如内容+算法、运营+产品,协同定义问题,共同交付成果,过程中互补认知、同步成长
结语
如果把团队看着是一个超级个体,最终要让这个超级个体养成使用AI并学会用AI提升效率的习惯,作为行为设计学的最经典模型:福格行为模型,无疑是最佳的选择
所以,本篇所推依据的底层逻辑与方法,其实就是福格行为模型
提升组织团队成员的AI水平,显然是目前最为经济和有效的一个管理战略,无论是大公司,还是小公司,一个好的CEO,必然应该要把推动组织AI能力建设放在首位。
最后,我想说,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,当你认为自己AI落地无效或低效时,不妨参考下今天的这篇文章思路,这些逻辑,对个体,仍然适用。
一些补充问题
1、员工担心被AI取代,怎么办?
取代员工的,不是AI,而是会使用AI的人
2、学什么样的AI课,对员工建立AI思维和完成基本认知科普有真正的帮助?
成体系的、有科学底层逻辑的、通俗易懂的AI课,推荐我和向阳的《AI领导力》,网址:www.ailingdaoli.com
3、公司没有那么多人,还需要推动吗?
我朋友公司50人,仍然在努力推动这个事情,最后公司裁员1/3,整体的人效在一年内提升100%,核心就是推动AI落地的原因
AI落地对大小公司的意义,是一样的,都重要
4、我是部门的负责人,如何推动提升团队的AI能力?
本质上是一样的逻辑,都需要从动力、能力和触发(环境)来建立养成团队AI能力的组织习惯
原创文章,作者:姚金刚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aoyao.cn/p/5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