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管理人到管理 AI
发布:2025-10-05
33.6K
管理的本质是“为明确的目标整合资源与流程” 在AI时代,资源从“人”扩展为“模型与工具”,但核心能力还是一样,清晰目标、理解对象的长短板、设计协作流程 不一样的逻辑是,有了AI之后的团队,节奏可以更快、边界可以更模糊、团队可以更小更扁平
管理的本质是“为明确的目标整合资源与流程”
在AI时代,资源从“人”扩展为“模型与工具”,但核心能力还是一样,清晰目标、理解对象的长短板、设计协作流程
不一样的逻辑是,有了AI之后的团队,节奏可以更快、边界可以更模糊、团队可以更小更扁平
管理者的角色转向“在剧烈变化中保持稳健与灵活”,建立高频反馈文化、追求团队持续 1% 的改进,并用“假设分解+快速验证”化解与上级的分歧
对于团队,主张“用数据诊断、用设计治疗”,用客观数据识别问题与机会,再以创造性方案解决;同时用 AI 加速学习与跨工种协作,让“每个人更像全能的 Builder”
视角与能力的变化:
- 在AI时代,管理 AI 和管理人一样,首先要“定义成功”,比如,不仅说“提升留存”,而是“30 天回访率提升 5%,核心用例 A 的转化提升到 20%”,这样具体的目标,才能让AI有更好的产出
- 在AI时代,资源不再只指“人”,还包括“不同强项的模型与工具”,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使用这些AI资源,它们都将是你生产力的一部分
- 在AI时代,仍需要流程来让“人+模型+工具”高效配合
- 在AI时代,团队可以更加的扁平化与角色融合,用AI使个人多面成长,小团队可承担更多端到端工作,减少传统角色依赖,比如大量的场景不再需要PM
- 在AI时代,弱化“工种标签”,强调“能把事做成”的通才
- 在AI时代,学会短时间内掌握一门新的技术或知识,可以让AI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定制课程、举例与类比,并且可以通过费曼学习法来让AI校验效果
- 数据用于发现问题所在与机会窗口,解决方案依然靠创造与体验设计
- 对管理者的要求,管理者需承认不确定、保持能量与信念,同时调整策略与节奏
- 把反馈从半年评审变为“每周甚至日常”,实现团队持续1%提升
- 把个人能力视为多维向量,强项常伴随对立弱项,成长是学会“在不同情境切换最佳侧”
- 用AI让团队更小、更端到端,带来的收益是速度与责任闭环提升,成本是前期跨域学习投入。
- 建立“诊断用数据”的骨架,为关键目标定义可观测指标、事件链路与评测集;会话产品引入意图分类、任务完成度与“无回溯率”。用“定期数据复盘+设计迭代”形成闭环。